六环比五环多一环

2016-02-03 13:02:04
6.2.D
0人评论

这也许是五环外村庄共同的特点:一方面本地村民通过出租房屋获取利润,另一方面本地人又对“自己的地盘”有强烈归属感,他们是面对外来的人口和思想“入侵”的一群人。

有个2005年在双埠头村发生的故事可以拿来比喻这个村庄的前世:2005年4月1日,78岁的双埠头村民谢书珍被大火困在了院子中,他的大儿媳王书香和二儿子吴寿全相继翻墙跳入火场,发现难以将母亲救离险境,他们就留在了火圈内准备陪母亲一同赴死。之后消防队及时赶到将三人救出,才免于一场灾难。

这里的本地人对这样的故事津津乐道,他们平时面对外来人口时极端的现实和市侩,一种在高速发展国家里常见的对金钱的忠实,但在面临险境时却又发现有传统的力量左右其中。

这里的外地人都有说走就走的自在表情,很少有人把一两百元租来的房子当家,“我就回去睡觉,别的没用。”90后的理发师说。他和卖干货的泰安大姐、卖糖葫芦的老李等人一样,屋子里不取暖,生活所迫,他们的确是睡觉才回去。

某一天上午,沿着村东门的斜街向村中心行进,看见前面一极其婀娜的背影,好像是豹纹外套,时装模特般走在破败的街上,甚至让人想起“海藻一样的长发”一类句子。大概一两个小时后,主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女人,尽管是剪影,还是可以认出是这个与乡村格调不符的女人。擦肩而过的时候吃惊地发现,那是一张极其忧郁、未老先衰、眼神空洞、内视自我并且封闭的脸,让人几乎惊出一身冷汗。

回家后用QQ的定位功能搜索,在双埠头村的区域内发现一个叫“假如”的女孩,觉得应该是她。

即将被抛弃的董村

董村被几家石材厂所包围,末世感更强烈一些,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石头的粉末。因为工厂搬迁,这里的人口已经大不如前。

这里充满了萧条感,但还能发现以前兴盛的痕迹。倒闭的店铺,空置的出租房屋隐隐显示出原来居住者的阶级地位,差一点的住在仓库改造的商用铺三楼,分隔的小间,人就像里面的蚂蚁;好一点的住在村中民宅的出租屋,沿着昏暗的长廊有十来间房间,到头是个小巷,巷子内有公用厕所和水房;等级最高的大概是库房改造的出租房,一楼较大的空间每月房租是1000多元,有公用的水槽和取暖的锅炉,只有挣得多的才住得起。而现在,它们全成了空荡荡的钢筋骨架,这里的人们跟随工厂的搬迁而迁移,就像是追逐水草的游牧民族,始终没有安定下来的希望。

董村里存留的为数不多的店

一位叫吴姐的山东人说,这里的老板大多是福建人,总爱在家楼下吃沙县小吃,她的老板喜欢喝茶,吃三菜一汤,排骨汤、闷排骨、糖醋黄花鱼和空心菜。一个姓钟的石材厂老板说,他的厂在这里开了十八年,现在拆迁要赔本,为了对抗不公正待遇,正在找人帮他“网络炒作”,她的女儿在一边用纸折了一个天安门。

石材厂里石材的名称让人有置身欧陆、富丽堂皇的幻觉:罗马洞石,西班牙米黄,瓦伦西亚红,南斯拉夫白……

这里同样闲置的还有无人投币的洗衣房,脱水2元,标准洗39分钟4元,大件洗50分钟5元,可在洗衣房旁边的馒头店换零钱,这里的集市上甚至还可以找人补牙,每个牙30元。

在南边的村口,孤零零的告示牌上还留着有两个不同的电话:左边是收狗,右边是卖狗肉。不妨谎称自己是开玉林狗肉馆的,电话分别打给他们,想交流一下狗肉的做法。左边的老板说他只负责杀狗和卖肉,右边的老板说别打了,还是我。

网易“人间”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 thelivings@163.com,否则将被追责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网易新闻中心制作的H5专题: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
题图:网易新闻中心;文章插图:二楼出版机构

< 1 2 3 >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