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优等生杀人事件

2016-11-07 14:41:37
6.11.D
0人评论

“13年了,第一次来看你。”

鬼节的中午,陈波在朋友圈发出一张照片,那是一座坟茔。里面埋着的,是他的哥哥陈澜。

他们都是表姑妈的儿子,相差只有3岁,命运却背道而驰。哥哥是小镇20年来惟一一个被行刑的杀人犯,弟弟是事业有成的医生。

持刀杀人者与悬壶济世者的距离,只有一念之差。

1

细算起来,陈澜是我的大表哥。

他死那年,只有20岁。听别人说,行刑前,陈澜冲执刑者笑了一下,对方吓得一阵哆嗦。不过,子弹还是准确打中他的心脏。

案发前,陈澜是亲戚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长辈面前毕恭毕敬,对兄弟们一视同仁,在学校是连续多年独占鳌头的学霸。

当然,大表哥的早熟,并非全部是好事。初三第二学期,他刚16岁,和隔壁村的姑娘早早坠入情网。

故乡皖北的小镇,除了土地、洪灾、贫穷和劳动力,惟一值得炫耀的就是乡镇中学。它拥有从初中到高中的完备教育体系,与许多贫困地区一样,小镇的中学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工厂”。每年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他们中的多数如愿以偿,也有部分人铩羽而归。

早恋并没有影响大表哥的成绩。他的情书写得古朴典雅,试卷答得工工整整。

表姑妈被班主任请到学校的那个夏天,陈澜以全校第三的成绩直升本部高中。那个与陈澜早恋的姑娘,虽然不如她的情郎那样强悍,却也是有惊无险拿到一个升学名额。

如果不是意外,这个叫做刘雨姑娘,应该会是我的大表嫂。她漂亮、大方、得体,还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嘴巴甜得发腻——第一次在班主任办公室见到表姑妈,她会不卑不亢地叫一声“阿姨”,然后有礼有节有据地表示,她与陈澜的恋情,并没有影响到学业。

据说,刘雨还拿出了他们恋爱前后的成绩单,让表姑妈和班主任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听之任之。

2

陈澜被押回小镇指认现场时,正是2004年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那时候,他在省城一所名校读大一。

阳光打在被晒得发蔫的大豆苗上,表姑妈的哭声吓退了蝉鸣。而被害者的母亲,哭嚎声未落就冲向大表哥,警察手拉手隔开表姑妈、大表哥和那个可怜的女人。

一道不足两米宽的水渠,是杀人现场,也是埋尸之处。被杀者,是大表哥的6年同窗和情敌。

尸体是一个月前被发现的。一位老农在整修水渠时,意外挖出一具骷髅,一截水果刀片插在眼窝里。被吓蒙了的老人找到警察和法医,现场勘查很快得出结论:这是一起凶杀案。

查找尸源的工作,同样毫不费力。在死者的衬衫口袋里,完整地保存着一张小镇中学出入证。这证件,是此前一年春天“非典”肆虐时,学校从每个学生手中收了10元钱后订制的。

证件的主人,名字叫李伟,是小镇中学2003届高三理科班学生。复读班的学生反映,李伟在当年5月底莫名其妙地消失,并没有参加随后的高考。

那天,还在读高一的陈波,是第一批围观者,他兴奋地和同学们讨论,究竟是谁下了毒手。当天,他恶狠狠地咒骂凶手杀人不眨眼,顺便在当晚睡觉时梦到了那个“刀插在骷髅头眼窝里”的画面。

那时候,通讯并不发达。陈波没有将这样的诅咒和噩梦跟陈澜分享,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一个比噩梦更残忍的现实正向他逼来。

3

几乎是见到骷髅的第一眼,李伟母亲就晕了过去。那件还算完整的衬衫,是前一年5月初,她来学校时,陪着儿子买的。

随后的技术手段,再次确认了李伟的身份。问题随之而来,是谁杀了这个即将高考的少年?

李伟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很少与人结怨。除了埋头挣钱给儿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对李伟在学校的事情,知之甚少。

一遍又一遍筛查,一条线索出现了:高三下学期,刘雨和陈澜分手,然后迅速投入李伟的怀抱。

在其他线索均被排除后,陈澜,成为警方认为的最大嫌疑人。

多年后,陈波记得,那是一个下午,物理老师正在声嘶力竭逼着学生理解一道公式。班主任突然闯了进来,拉走了他。

班主任没说什么,只问他:你跟你哥哥关系怎么样?去年5月你在干嘛?

虽然不解,陈波还是一五一十作答。他记得,一向以和蔼著称的班主任,脸上始终没有任何笑容。

谈话的最后,班主任交代,有一件事警察需要陈波帮忙,希望他能够尽力而为。

当天晚自习,在同学们的目瞪口呆中,陈波被一辆警车接走。在车上,警方给了两张纸条,一张是问父亲要钱买一双昂贵的篮球鞋;另一张上面写着:哥,我和家里人闹翻了,想去你那里玩几天。

当着警察的面,他在电话里把原话转达给父亲。不出意料,父子俩一通大吵。然后,他一字不差把纸条上的文字背诵给哥哥,陈澜先是一顿臭骂,然后无可奈何地答应弟弟来省城。

4

2004年5月14日,一个普通的周五。按照约定,陈澜到省城火车站接陈波。

在旅客出口处,陈澜被捕。

多年以后,一位退休的刑警无意中说到,抓捕过程中,陈澜没有任何反抗。只是,跟随他一起前来的姑娘,声嘶力竭地呼叫,逼得警察不得不亮明身份。

那个姑娘叫贾芳,一个湖北女孩。她与陈澜同班,但并不是情侣。实际上,陈澜始终没有答应她的示爱。那天,她在校门口撞见陈澜,然后一路缠着跟过去。

与贾芳一样,陈波最后一刻才知道陈澜的杀人犯身份。陈波呆在原地,他最终明白,自己不过是个诱饵,哥哥就是那条大鱼。

寻找证据的过程,简单而又复杂。

“李伟是我杀的,与其他人无关。”丢下这句话后,陈澜便一言不发。

空口无凭,真正的证据在哪?

在陈澜的宿舍,警察找到一个日记本,起止日期是2003年5月28日和2004年5月13日 。

不过,没人看得懂陈澜写的是什么——上面布满了怪异的符号。

在看守所里,陈澜只提出一个要求:他要写几封信。然后,继续沉默。

一封写给陈波,让他不要自责,“我是个杀人犯,除了以命相抵,没有其他赎罪办法。希望你能够做个医生,让我九泉之下安宁。”

一封写给李伟的父母,陈澜写道:我杀了你们的儿子,只能以死谢罪。希望不要为难我的父母家人。

一封写给贾芳,痛骂对方,“从军训认识你到现在,我从没有正眼看过你。”

最长的一封信,写给了刘雨。具体内容是什么,无人知晓。只是听说,那是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最后的署名,是陈澜咬破了中指写就的。

5

最终,警方在陈澜宿舍里搜到一个笔记本。上面,有日记本上那些怪异符号的汉语含义。翻译完毕后,警察们发现,这是厚厚的一本行凶忏悔录。

在日记中,大表哥杀人事件,被原封不动地还原。

2003年5月28日,是刘雨的生日,也是和陈澜相恋的三周年纪念日。之前,因为种种琐事,他们已经冷战三个月。

那天晚自习后,闷热的小镇上,漆黑一片。大表哥拎着蛋糕、贺卡、西瓜,为了切西瓜方便,他还买了一把水果刀,等在刘雨住处的门口。为了这份生日礼物,陈澜逃掉了最后一节自习课,希望用贴心之举,挽回这段恋情。

接近夜晚十点半,刘雨回来了。她的身后,是同样拎着蛋糕的六年同窗李伟。

两个尴尬的男人分别点上蜡烛,祝福同一个女生。不过,刘雨没有尝一口陈澜买来的蛋糕。

打破沉默的,是刘雨。她直白地告诉陈澜,少年时代的恋情已经结束,今后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然后,她抓住了李伟的手,寓意不言自明。

时钟指向11点,尴尬结束了——陈澜和李伟同时离开。

已经无法说清,到底是谁提议去小酒馆里“把话说清楚”。鬼使神差,两个几乎滴酒不沾的少年,尝试用酒量压倒对方。

根据日后媒体的报道,李伟告诉陈澜:两个月前,他和刘雨好上了。两个人商量,要考上同一所大学,然后双宿双飞。此外,在酒精和言语的刺激下,李伟说出了与刘雨偷食禁果的隐秘。

李伟每说一句,陈澜的仇恨便增加一分。

一切的一切,伴随两人返途中李伟那句“没用的窝囊废,我两个月都比你三年强”而结束。在小酒馆背后的麦田里,陈澜用那把水果刀捅死了李伟,然后用手刨开不远处的沟渠底部,将尸体掩埋处理。

6

第二天,陈澜以同学的名义,给李家人打了一个电话:李伟跟网恋对象跑去外地打工了,放弃了高考。希望李伟父母不必挂念。

对互联网一知半解的李家人,并未深究。

行凶后6天,陈澜参加了高考。那年夏天,表姑妈大宴宾客,为大儿子跳出龙门而欣喜异常。只不过,真正的主角却变得寡言少语,时常发呆。

每个细节都反复核对后,案件提起公诉。

原本,代理律师死死咬定是李伟激怒陈澜,然后才出现的激情杀人,希望能为大表哥争得一线生机。在开庭前,陈澜也透露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但在法庭上,作为证人出现的刘雨,只用一句话就毁灭了所有人的努力:我从来没有爱过陈澜,都是他在自作多情。

近乎发疯的大表哥,用头不停地撞击铁栏,他彻底失去了理智和活下去的信念。然后,照单收下所有的指控。

死刑不可避免了。在执刑前,陈澜拒绝了几乎所有的探访者,包括贾芳。在生命终止前,隔着铁窗,他冲着陈波呼喊:记得学医啊!

陈澜死后,陈波无法在本地读书了。很快,学校方面主动帮忙办理了转学手续。

在一所臭名昭著的市区中学,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2006年,他考上一所医科大学,本硕连读7年后,迅速成为省城一家医院小有名气的内科医生。

“死亡真的简单,活着需要太多的勇气。”删除那张坟茔的照片后,陈波重新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他和陈澜的合影。照片上两个衣着简朴的少年,面对镜头,笑得异常灿烂。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163.com
题图:CFP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