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浮世绘

2018-03-16 19:34:43
8.3.D
0人评论

编者按这是三个关于数字货币的故事,囊括了近期“币圈”里三种层级的参与者:有在食物链底端的小白,有傻乎乎自己“挖矿”的创业者,有直接参与骗局“割韭菜”的公司老总。在“财富自由”的指引下,每个层级里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好似一场“币圈折叠”。

“不到1000倍绝不下车!”

从一号线莘庄站出来时,张褚在手机上看到他昨天“加仓”的“瑞波币”(Ripple)和“柚子”(EOS)又跌了。

“当初买‘瑞波币’是因为在网上看到薛蛮子重仓持有,心想着跟知名投资人投资买准没错;EOS名头更响亮,那是李笑来搞的ICO(首次代币发行)啊!”本想抄底,没想到却被套牢,张褚很无奈地跟我抱怨。

张褚是黑龙江绥化人,在上海7年,一直在一家女装淘宝店做仓库管理。几年前我们公司为这家店提供过推广服务,因此认识了他。张褚供职那家淘宝店级别是“金钻”,旺季里每天要发上千单,仓库的工作辛苦,工资却从没涨过。张褚也试着换过工作,但“下家”开出的工资水平都大同小异。

眼看快到30岁,家里给张褚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女孩很爽快:在绥化市里要有一套不低于90平米的房,无贷款,房本加女方名字,“满足条件立刻结婚,满足不了免谈”。

张褚自己多年的积蓄也只够首付,父母又帮不上忙,正急得不行的时候,听做运营的同事谈起了“比特币”和“ICO”,虽说不懂,但那些一夜暴富的例子让他动了心。

听说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挖矿”,张褚便时常微信上问我:“哥,你朋友‘挖矿’赚到钱没啊?”

在知道挖矿要买“矿机”,而且至少要半年才能回本后,张褚放弃了“挖矿”的念头,开始自学炒币。他加了各种数字货币的群,在群里积极发问,请教各类基础问题:“什么是ICO?”“ICO的代币能做什么用?”“我去哪里买卖这种币呢?”“哪家交易所最安全?”

有人被他问烦了,在群里直接说:“群主,以后这种‘小白’能不能别拉进群?大家忙着赚钱,哪个有功夫搭理他?”搞得张褚很不好意思,便更加发奋,查阅网上的资料。

张褚最常泡的是一个叫做“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群,群的名字取自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在一个“知识平台”上开设的一个吸金数百万的栏目。群主有一套标准话术,每有新人进入就不断在群内刷屏:

“我的目标是通过投资区块链资产,带领群内每一个人实现财富自由。比特币8年涨了500万倍,瑞波4年涨了160万倍,当年只要投资100元比特币,现在就坐拥5亿身家。错过比特币别怕,区块链投资还是非常早期,有超多机会,我会带领大家寻找下一个千倍价值币,不到1000倍绝不下车!”

“每一次变革都是财富再分配,再也不怕那些有很多房的土豪,因为以后你们要很多套房才能换我一个比特币!”

群主发出这条信息时会“@所有人”,接着大家纷纷送上赞歌。

提起群主,张褚一脸崇拜:“这个人可厉害了,他手里估计有价值5000万美金的比特币,他给我们看过截图,还经常去美国参加行业会议,很懂,很懂。”

我劝他提防这种人:“难道他就是财富自由后,本着共同富裕的理念无偿带你们奔小康?小心被割了韭菜!”

张褚发了一个汗颜的表情,不再理我。

比特币持续疯涨,每涨一波,群主就会批评大家:“你们这些人总想着抄底,我早告诉你们了,比特币1万以下都是底,随时可以进入!当时不听我的话,现在到两万了。”

错过的人一阵惶恐,之前听话“上车”的人都热情附和:

“听老大的话有肉吃!”

“我看比特币下月一定破3万!”

张褚之前觉得比特币价格太高不敢买,现在有些后悔,“哎呀,我要是两月前就买了,现在都涨4倍了!”

于是,尽管价格处于高位,但不想再错过机会的张褚还是买了1个比特币。

之后在群主的推荐下,张褚拿出近半的积蓄又买了七八种虚拟币,名字千奇百怪:恒星币、雷达币、MET、VRU、TMB,还有薛蛮子和李笑来推出的“马勒戈币”。

这些来路各异的虚拟币大多都很便宜,上至几元,下至0.0003元,但除了一纸“白皮书”外,都查不到任何其他资料。张褚不懂怎么看“白皮书”,只能反复跟群主确认:

“老大,我进300块的恒星币没问题吧?”

“老大,我在5毛钱时入一些XRP可以吧?”

群主会在一两个小时后简短回复:“我推荐的都是我个人看好的,你买不买是你自己的事,不要问我。”

得到了“老大”的首肯,张褚便整天在手机上翻看不同交易所的货币价格,希望自己也能买到传说中的“百倍币”、“千倍币”。

2017年9月4日,“关闭境内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政策监管一出,各种“币”应声下跌,那些仅靠一纸“白皮书”就敢圈钱的发行方更是瞬间不见了踪影——这意味着张褚手里几万块的各种“币”刹那间失去了价值。

张褚一时没反应过来,仍毕恭毕敬地询问群主“现在该怎么办”,此时,群里还有上百个与张褚一样的问题不断刷屏。

群主很淡定:

“大家不要怕!政府封的是交易所!不是虚拟币!如果这之间的区别你都不懂,就赶快退群!不要跟着我!”

“区块链与虚拟币是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变革自然会有波折,但绝不会被扑灭!过了这段过渡期,价格一定会涨回来的!虚拟币是去中心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类政府可以封锁虚拟币!懂吗?”

“现在你们要是割肉离场,日后涨回来不要来找我哭诉!”

听完,一些人高声给自己打气:“没错!没人能打掉虚拟币!我们一定要挺住!”

另一些人则怯生生地问:“那我买的那些非主流币该怎么办?都是老大推荐的,现在他们直接把用户群解散了,根本找不到人了啊!”

这样的问题没人回复,张褚想找这些同病相怜的人问问解决办法,但点开他们的头像一看,却发现他们已被群主踢出群了。

“当时买个3000块,现在还创个屁业!”

姜总的办公室有些闷热,如不注意还以为是空调开得太高,但嘈杂的噪音很快暴露了热源:摆在角落的机器,主机架上下3层,整整齐齐插着30张显卡,一堆风扇转得呼呼作响,将热气扩散到整个房间——那是台“以太币”“矿机”。

“以太币”被认为是继比特币后最有应用前景的数字货币。之前姜总关注了很久,始终不敢下手。两个月前“以太币”的价格从1000元飙涨到近万元,姜总拍肿了大腿,决定不再观望。

“梭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姜总喜欢用钱宝网的“宝粉”们的口号来解释自己为何要停下之前公司的室内传感器项目,转而开始投入大量时间与成本“挖矿”。

姜总是湖北人,武大高材生。作为优秀技术人才,他一度在上海张江混得风生水起,50万年薪,上海房,沪牌车。我在创业园区认识姜总时他38岁,已离职创业3年。这3年里,他花光了积蓄,为了省停车费每日骑自行车上下班,平日里不修边幅,乍看上去很难让人相信他的峥嵘过往。

朋友有时开玩笑劝他回去上班,姜总总是苦笑着摇头:“年纪大了谁敢要啊,现在技术进步这么快,在很多新技术上我跟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起跑线,你说人家为什么要找我?”

虽是自嘲,但在姜总看来自己的退路确实不多。为了养活团队,姜总病急乱投医,什么项目都接,什么方向都试,磕磕碰碰,却只能勉强维持。去年年初,他得了焦虑症,胸口疼得厉害,喘不过气。休养一个月后,再回到公司时,团队已散。年近不惑,姜总觉得自己前方没了路,一片茫然。

2017年夏天,比特币暴涨,ICO逐渐“起飞”,种种数字货币创富神话开始在江湖上流传:不是某个90后靠投资比特币赚了几千万,就是某个大学生靠一纸“白皮书”募集到了上亿美金。

姜总坐不住了:“卧槽!2013年我同事就买过比特币,还推荐我买些玩玩,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有意思,但就是没买!当时买个3000块,现在就是千万富翁了,还创个屁业!”

接下来的几天,姜总跟同在创业孵化器的几个技术创业者“头脑风暴”,讨论着接下来的数字货币趋势,商量如何参与,最终一群技术工作者得出结论:“要想富,先‘挖矿’!”

比特币已很难挖到,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是押“以太币”的好时机。姜总在网上刷信用卡买了10张显卡,加上主板、电源、矿机架等,一共花了1万5不到。

“矿机”组起来,连上“鱼池”,姜总开始了自己的“挖矿”事业。

孵化器园区的管理员很快注意到姜总办公室电量飞升,几次来问,姜总都小心翼翼推脱过去,然后将“矿机”不断地往角落挪,又将一堆杂物堆在周围,蒙混过关。

两个月后,姜总挖到了2.6个“以太币”,按当时3000元左右的价格算,距离收回“矿机”成本还很远,姜总有点泄气。孵化器里的技术创业者们又是一阵讨论,有说继续搞的,有觉着不靠谱要放弃的,姜总听得头大,举棋不定。

9月,“关闭境内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政策出台,姜总想了想,觉得数字货币泡沫太大,没什么价值,于是拆了“矿机”,卖了显卡,结束了自己短暂的“挖矿”生涯。

哪想到了12月,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在经过了短暂的下跌后很快再次飙升,且幅度惊人——比特币已经逼近13万元1枚,“以太币”也突破了1000美金大关。

姜总傻了眼,大呼“看不懂”的同时,也愤怒地谴责自己:“我的思想就是太技术化了,觉得比特币、以太币都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宗旨,觉得没前途,我甚至觉得比特币挖矿浪费能源不环保……你说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思虑再三,姜总决定再次进入“挖矿”行列,然而此时行情已变——随着“以太币”的飞涨,以前只要1800元的显卡,现在已涨到了2200元。姜总陆续进了30张,花了6万多。虽然比之前多了20张,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已远不如几个月前好“挖”了。

姜总一狠心,决定加大投入,怎知翻遍了网络,显卡已全线断货——都被“挖矿”的人买光了。

姜总东拼西凑了20几万,决定全部投入到“以太币”上,但这样的规模的“矿机”就不能在办公室“挖”了,他开始在上海各个郊区寻找“矿场”,每天风尘仆仆。

朋友质疑他:“虚拟币这么不靠谱的东西你也玩?”

姜总脸色难看起来,认真地跟朋友算起了账:“一台‘矿机’10张()卡,投资两万块,每个月能挖1个不到的‘以太币’,10台矿机投资20万,每个月就能挖将近10个‘以太币’。现在‘以太币’价格快破1万了,2018年底,以太币要是能顺利转换到‘POS权益证明’模式,价格上3万肯定没问题!去除算力竞争的因素,一年挖70个总是有的,这就是200多万……”

“算上电费,总投入30几万,一年赚200多万,你去哪里找这样的收益率?”姜总振振有词。

朋友听不懂,但仍一脸不屑,姜总不再理会,自言自语起来:“时间不等人,年前一定要把‘矿场’建起来!”

最终,姜总在崇明岛找到了合适的“矿场”。

傍晚,忙了一天的姜总和合伙人找了个烧烤摊子撸串喝酒,说起未来一年的前景,很兴奋。烧烤摊老板听他们的对话,产生了兴趣,趁着上菜的间隙干脆坐了过来:“你们说的是比特币的事?”

两人一愣,老板继续说:“我一个朋友不做烧烤了,去年就搞了几台‘矿机’整比特币,听说赚了好多钱,你们是搞啥的?”

“哦,我们不挖比特币,比特币没前途,我们挖的是‘以太币’。”

“那是啥?比比特币好赚?”

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烧烤摊的老板娘几次催老板干活,老板都置之不理。聊至深夜,最后老板索性给他们免了单,并加了微信,要跟他们“深入沟通”。

“韭菜”进来差不多了,开割

“‘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节奏太快了!”

年届不惑的孙坚疲惫地瘫在公司会议室的沙发上。刚从北京回来的他,叫了几位公司骨干开会,本想了解下这段时间公司运营状况,但聊着聊着,话题就说到区块链、ICO、虚拟币上。

认识孙坚是在6年前,那时他公司还大,急着找一个电商合伙人,朋友介绍了我,虽说最终没有合作,但成了朋友。多年来孙坚勤勤恳恳地经营,将当初那个窝在居民楼里的皮包公司发展成今天有100多名员工的游戏公司。

孙坚喜欢打德州扑克,每到周末都要与好友一起打牌。2017夏天,他发现几个之前落魄的牌友买房置地换小三,忽然阔绰起来,细问之下才知道,有些人是炒币发了财,有些人是跟别人合伙做ICO,募集了大笔资金。

而此时,孙坚的公司却陷入低谷,举债千万。

孙坚对比特币本来不感冒,觉得不靠谱,忽悠人,但眼看着以前的小弟靠这个发了大财,而自己却步入危机,有些心理不平衡了。在看到数字货币愈发火热后,他开始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全力向“币圈”靠拢,2017年后半年的时间里,孙坚投入100多万参加了几个区块链和ICO项目,四处结交“币圈”大佬,他很少来公司办公室了,偶尔来也是带着一群“币圈”好友参观自己1000多平米的游戏公司,以“展示实力”。

半年努力没有白费,孙坚总算也混进了“圈内”,并开始向着他的终极目标迈进——自己发ICO代币。他重新印制了名片——“区块链投资人”赫然排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上。

几位骨干汇报了公司当下几个游戏项目的进展后,孙坚眉头紧皱。换在以前,他会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个项目中,但在见识到“币圈”创富的速度后,孙坚实在没有心思继续经营自己公司了。

“你们知道‘XX游戏’的汪经理吧,以前跟我们合作过一个项目的。”

下属点头,孙坚点燃一根烟——他本已戒掉,但这半年来高强度的异地奔波让他又再次吸了起来:“他跟别人合伙发了一个币,上交易所前给了我一些额度,我花不到10万买的,你们猜现在多少了?120万!那个货自己手里估计有70多万的币!”

下属们大惊,有人掐指算了一下:“哇,那他不是一下就赚了800万!”

“是啊,不过这种币我不留的,等下再看看行情,直接出掉!”孙坚解释道:“这种‘代币’都是‘空气币’,‘白皮书’说的项目连个执行团队都没有,他们上交易所后马上自己拉盘,拉个十倍几十倍,等‘韭菜’们进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开割,割完之后这种币不可能有庄家来接盘,不可能再涨起来。”

“那交易所为什么会让这种币发行呢?”有下属不解。

孙坚哈哈一笑:“交易所哪管那些?它上面的‘币’越多越好,交易越频繁越好,人家是旱涝保收,不管你价格涨跌,人家都照收手续费,像‘火币’这种,交易所一天光手续费就得几千万美金!”

“不过你们放心好了,我们要做的是基于区块链、会真正去落地的应用,不能像他们一样做‘空气币’,走不远的。”孙坚给下属们打气——他准备等手头几个项目结束后,就将部分团队剥离出去,专注于区块链项目。

公司副总兼股东陈强对孙坚的转型决定一直很反对,有几次两人甚至在会议室拍起了桌子。陈强指责孙坚被虚拟币的造富泡沫冲昏了头脑,成了“赌徒”,孙坚则批评陈强死脑筋,不懂得借势:“你看人人网、迅雷、柯达,哪个不是借区块链概念股价翻番,起死回生?现在游戏行业竞争这么激烈,我给大家找新的增长点有什么问题?”

陈强最终被孙坚说服,试着买了一些“以太币”。他在6000元时进的场,到了2018年1月初,“以太币”飙涨到1万元一枚。孙坚不无得意地调侃陈强:“怎么样,刺激吧?”

但“刺激”并未持续太久,1月17日,多方利空消息传来:中国决定更进一步清退虚拟币,韩国也正式对交易所开增高额税率。币价应声大跌,不到一天功夫,“以太币”从1万元高点跌至5000元区间。

陈强领教了“币圈”的凶险,不顾孙坚的劝阻,“割肉”离场。而孙坚不但继续持有,还又从公司挪了一笔钱抄底。

我问孙坚:“你不怕吗?”

孙坚面无表情,眼神却很坚定:“怕什么?我是准备长期持有的,你要知道,今天确实有很多人在疯狂卖币离场,但同样有很多人在疯狂抄底!”

后记

张褚手中的空气币归零后并未退群,仍然关注群内的各类利好利空消息。他当时3万多买的那枚比特币现在涨到了6万元,而当时20块多买的“柚子”现在在50块左右波动。新年期间,经过与女方的讨价还价,他在老家贷款购置了一套80平米的新房,目前全力还贷中。

姜总的“矿场”建了起来,但“以太币”的价格很快就跌到了5000人民币左右。姜总已没有资金来维持矿场的日常运转,供电局发现耗电异常后又派专人来查。目前,姜总决定抛售“矿机”,重新找工作,用工资来炒币。

孙坚花钱找人写了一份“白皮书”,又找人帮他发了一个币,但由于付不起交易所昂贵的上币费用,目前仍在炒币中。

对于币圈来讲,这个新年过得鸡飞狗跳。币价剧烈波动,不时大跌,而权威媒体刊登的“建议出台区块链扶持政策”的文章更被不少炒币者认定是政策回暖的信号,越来越多的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火速入场。

这一次“风口”,没人想错过。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163.com
题图:VCG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