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花钱追星,你敢

2019-02-28 13:41:03
9.2.D
0人评论

“你又在追星啊?”屏幕对面的男同学看着我发给他的某张聊天记录的截图,问道。

他问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对话框的背景图正是我从去年2月开始“粉”的偶像——我的“爱豆”(网络词汇,英文idol的音译)站在灯光下,侧着身子,纸花彩带漫天,很是梦幻。

“我一直都在追啊。”我向男同学更正。

“我还以为你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呢。”他显然比我更了解追星少女们的心思,“你这粉丝当得挺称职啊。”

这句话比上一句更值得“更正”,但我想了想,选择了沉默不语。

我实在很难向他解释——为什么一个手机里存着成百上千张偶像图片、每次都会购买爱豆专辑、去看有爱豆做嘉宾的综艺节目的人,在其他“饭圈”(fan,粉丝圈子)的疯狂粉丝眼中,依旧算是“追星失格(没有资格追星)”。

1

实话说,我以前并不是个追星族。作为一个常年被学业压迫的理科生,在我近二十年的人生里,上一个粉过的明星,还是小学时看的日剧里的男二号,表达喜欢的方式,也不过是在网上收集了很多那个演员的图片,在个人空间里做了个相册。

一年前,Y平台上一档选秀节目横空出世,从一百个练习生中选出个位数的人组合出道,这个设定立刻引起了受众很大的关注。第一期节目一播出,网上就有各种段子吐槽,于是,我也忍不住凑热闹去看。

我原本只当这是个打发时间的综艺,但哪知道几期下来,我竟也zqsg(网络语言,“真情实感”)了起来,不知不觉被其中一位练习生的个性和经历所吸引。为了获取他的更多信息,我从零摸索,关注了几位“粉头”和“站子”,每天从他们的社交账号里得知爱豆事无巨细的信息,看到和保存下各种精修图片。

粉头,指粉丝团的头目,组织管理众粉丝,作为回报,他们能在普通粉丝中拥有一呼百应的声望,还有时不时和偶像通个电话、吃个便饭之类的“福利”;站子,粉丝自建的“偶像应援站”,及时跟踪艺人偶像行程,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信息和偶像照片。这两者都是国内的粉丝克隆韩国娱乐偶像的粉丝的组织形式。

综艺节目一开始的节奏还是温吞的,但随着比赛愈发白热化,每次的淘汰排名都弄得粉丝们人心惶惶。我看着一个又一个粉头在微博里慷慨激昂地喊话:“就这么一两个月都坚持不了吗?想让他卷铺盖回家吗?”

我的心情也开始跟着爱豆的排名起起落落,“自然而然”地跟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特地下载指定的浏览器设置了“定时自动刷新”,跟着粉头转发的教程开了十几个网页,只为给偶像的个人直拍增加播放量。

这一刻,我隐约觉得,我半只脚已经跨入了饭圈。

饭圈是热闹、严格而幼稚的,能将很大精力放在追星上的,多半是年纪不大的女孩。我们随着粉头的发号施令,去为自己的偶像战斗。

短短十几天,我已经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进化成能熟练掌握“转发抡博”、“热搜控评”、“打榜投票”等多项饭圈内必备技能的活跃粉丝。

抡博,指粉丝注册数量不等的微博小号,转发偶像的微博内容给其刷流量;热搜控评,指粉丝自发组织在偶像的社交媒体下面把正面的评论点赞回复,使其上“热门评论”,负面的评论就要么无视,要么举报;打榜投票,即偶像有新歌之后,去各种评选榜上投票刷热度。

我还特地下载了一个能随时关注爱豆发博动态的APP,只要爱豆一有风吹草动,手机上马上就会有消息提示:“你的小宝贝xxx发微博了。”这个消息就像是命令,粉丝们要迅速到场开始战斗,转发点赞,底下留言无一例外会是“哥哥想你了”、“宝贝注意身体”以及“啊啊啊好帅”这几类。

有排名的地方就有竞争。韩国制造偶像的秘诀之一是:让爱豆在舞台上、镜头前卖力表演,争取留下的可能;让粉丝在爱豆一轮又一轮的PK中被虐心,这样才会变得稳固、更加忠心耿耿,可以不惜一切为偶像卖命。

我作为新入饭圈的小白,没受过当年“韩流”的洗礼,对这种“虐粉固粉”的套路一无所知,很轻易地就落入圈套。这些套路洗脑效果惊人,在某次节目里,因为我爱豆排名不够理想,让我足足哭了一晚上,用完了一整包餐巾纸。

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我在梦里干出的事。

2

在饭圈,粉丝可以细分成很多种,大多数人会把爱豆看作是自己的男朋友、弟弟甚至是儿子,这类人俗称为“女友粉”、“姐姐粉”和“亲妈粉”,他们永远是冲在最前线,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也有粉丝只爱某一个爱豆(“唯粉”)或者只爱特定的爱豆组合(“CP粉”)。还有一小部分粉丝,喜欢看自己爱豆和很多漂亮哥哥在一起——当然,粉丝对爱豆的爱跟别人是不对等的——这种粉丝,通常被叫做“腐唯”。

我就是其中之一。

饭圈里的粉丝是存在鄙视链的,有这样一句话评价粉丝的地位体系:“腐唯和CP粉没人权。” 在他们眼里,唯粉永远是最高贵的。

但我从没觉得自己对爱豆的喜欢方式低人一等,“磕CP”依旧磕得快活,一旦爱豆和“对家”出现问题了,又可以马上跳出来维护爱豆。比赛时,每个没被淘汰的练习生在晋级的路上需要不断与剩下的选手合作,因为我粉的CP并不是大热门,所以当时只凭着打鸡血一样的热情,我开始自己创作“同人文”,把我爱豆的CP编排进了以前的小说里,发布在lofter上。没想到,这些文章被不少粉丝点赞、关注,渐渐地,我在那个小圈子里竟也小有名气起来,只要提起爱豆的那对CP,就会有人说出我的名字和作品。

一个人的狂欢总不长久,我也终究耐不住寂寞,于是花了10块钱在淘宝上买了一个微博小号,专门用作追星,并在lofter上公布了这个账号。

果然有志同道合的姐妹找上来。我们几个腐唯专门拉了一个小微信群,每天在里面讨论得热火朝天,爱豆怎么样了,花絮的第几秒有他和他的伙伴们出现了,谁和谁又“发糖(艺人之间友好互动)了,琐碎却自得其乐。

饭圈还有一条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若非“宣传”,聊天时或在社交媒体上发信息,不要带各路爱豆的大名——尤其是说闲话的时候。否则,你很快就会被各路爱豆的粉丝搜到,你若大喇喇地讲了哪个爱豆的坏话或是负面的评价,不管网络暴力的危害被宣传过多少遍,你依旧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粉丝“喷”到发狂。

饭圈里的网络语言有大量的代号和缩写,比如szd(是真的)、yjjc(一骑绝尘)、nsdd(你说得对)等等,为了更好地掌握爱豆的第一手消息,我也花了些时间学习这些“黑话”。

我在关系要好的网友推荐下,和爱豆的其他粉丝们互粉,“扩大交友面”后,我又开发了饭圈的另一项技能——“好友圈”——将微博发布和转发设置成“仅好友可见”,这样就只有观点一致的朋友们可以看到自己犀利的吐槽,大家抱团取暖,免得被其他粉丝围攻。

我的同人文有人捧场,我的吐槽有朋友评论,满足感倍增。就这样,没花太长时间,我便完全融入饭圈了。

3

既然入了饭圈,我自认应该更加为爱豆“卖力”。那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在刷粉头的消息,在豆瓣小组“吃排名瓜”(看排名的八卦新闻),反复投票刷直拍,连轴转个不停,心情跟着爱豆的消息起伏不定。

其实回头去看,我的爱豆资质足够,是完全可以出道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去“担心”。可瞬时的狂热和迷恋使我头脑发胀,每天都为爱豆能否进入下一轮比赛担忧得不行。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对我说:“你都这样了,那那些排名靠后的人的粉丝该怎么办?”

我愣了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去想那些跟我没关系的事情——比如爱豆跟公司和节目方没谈拢啦,他的“出道位”被资本力量操控啦之类。完全成了受害妄想症的思维。

我觉得只会担忧不去行动显然是不被允许的,于是身体力行,加了个“打投群(打榜投票群)”。群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给我们发放大批从淘宝买来的、已经注册好的Y平台小号,让粉丝们手动登录投票。群里人按组领号,每组10个,我领了一组号,花了10分钟投完票后,心里多少踏实了几分。

管理员为了激励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投票数量排名,综合几天的结果,给予最票最多的几个人一定的奖励。令我吃惊的是,每天群里投票的前几名,居然都能投上百组,骄傲地接受着大家的祝贺和夸奖。

可惜我没能见证群里给爱豆投票的巅峰期——在4月的决赛前,我就因投票数不足而被踢出了群。

当时的我确实无法全身心投入这项“追星”事业中,因为我正在准备考雅思。补习班上的同学年纪都比我要大,课间聊天,我问他们“追星吗”,一个在澳洲读过书的姐姐告诉我,她喜欢一个歌手好多年了,当初那个歌手去墨尔本开演唱会时,她还特地买了内场第一排的票。

我问:“除了去演唱会和买专辑,你会转发抡博控评吗?”

那个姐姐就笑了,只回答短短一句:“他就是个歌手诶!”

这理所当然的语气,令我羡慕不已。之前对于追星知识几乎白纸一张的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只是粉流量偶像才会这么累,铺前顾后,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警戒状态——在打投、控评、路人缘(饭圈术语,指能让身边追星或者不追星的人都能对自己的偶像有好感)、营销号甚至于粉丝自己之间,保持一种难以描述的微妙心态。

但这真的是粉丝该操的心吗?——但看着爱豆那张英俊帅气的脸,却又瞬间心软下来,将我上一秒的迟疑多虑强行画上句点。

虽然我不在那个打投群了,可是我依旧在尽力为我的小爱豆投票拉票。课程的最后,我拜托同班同学们回去一定帮我投票,大家好脾气地纷纷答应了。一个男生顺口说“我是Y平台的会员”,我觉得惊喜不已——这说明他可以投两票。

决赛前夕,我游走在各种群聊里,请求朋友或同学为我的爱豆投上一票。我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是从哪里涌出的激情,明知道第二天要去考雅思,也毫不犹豫选择当晚要看决赛的直播。

4月6日那晚,看到我的偶像顺利出道,在舞台上那么光鲜亮丽,我顶着一对黑眼圈,抓着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实实在在地松了一口气,心里感受到了巨大的慰藉,仿佛我未知的雅思成绩也不那么重要了。我躺在床上按键盘:“终于出道了,恭喜哥哥!”又从相册里精挑细选了9张新鲜出炉的图片,一并发到朋友圈里。

等了半天,朋友圈里点赞者寥寥。但我的心涨得满满的,丝毫没有在意。

4

一开始就追随爱豆的那些粉头之前常说,“熬到出道就好了”。可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爱豆的组合出道后,马上接了第一个代言广告,一个快餐品牌。他们趁热打铁推出上百块的“指定套餐”,只要买这款双人餐,就可以获赠“限量版组合海报”。

“限量”这个词自带心动效果,我不能免俗地上了钩,马上将吃这套套餐安排进日程表。有的粉丝更迫不及待,前脚广告发布,后脚就去了店里点餐。我兴冲冲地去搜用餐反馈,最后却只看到一张A4大小的、和宣传图无异的垫餐纸,毫无诚意,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群里的消息又开始热闹起来。欣怡是我们群的群主,也是群里最狂热的一个妈妈粉。她是第一时间去吃套餐的粉丝之一,不等我们问她,便自己主动在说:“我去点了那个套餐。”

下面全是相同的问话:“怎么样?”

她回:“吃饱了。”

她发了一个追星女孩常用的韩国女人笑塌大楼的表情包,接着讲:“海报好丑,还好我们宝宝(爱豆)本身好看,哈哈哈哈哈。”

半真心半玩笑,我能解读得出来。群里有人接话,发了张专门的偶像精修海报单人照,大家又是一片夸赞,于是我的用餐计划被抛之脑后了。

追星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榜单、数不清的投票。微博的超()话()排名、热搜安利(利用热搜话题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偶像)、路人缘,哪个都要把握住,并行兼顾。

这些榜单之中有个最主要的任务——超话搬家。通俗点来说,就是在微博里,把一个明星在超级话题区的排名位置从“新人榜”搬到“内地榜”或“港台榜”上去。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为什么算是头等大事,但在一片呼声中,我也被耸动着前行。

微博里对明星账号热度评判标准里有一条叫做“爱慕值”,需要粉丝赠送虚拟鲜花给偶像来增加数值。虚拟鲜花的价格却并不虚拟,明码标价,一支2元,站子和“壕粉”(土豪,指有钱的粉丝)们都是成千上万支地给爱豆送,我周围的追星好友们也不例外。

我从来没有这样不明不白当冤大头花钱的经历,便私聊问欣怡:“这个鲜花有什么用吗?”

欣怡给我科普:“爱慕值高,哥哥才能更快搬家啊。”

“搬家”——说得多么真实,可既不是搬到北京,也不是搬到上海,只是从这个榜单搬到那个榜单,就要如此砸钱努力,大费周章。

欣怡只当我第一次追星“不懂事”,继续解释:“搬家搬得快,才能说明我们粉丝的实力,让市场认可(爱豆)!要是最后一个搬,多没面子啊!”

她侃侃而谈,道理张口就来,像在讲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知道,虽然她比我还小一岁,但已经追星四五年了,上一个爱豆是个韩国偶吧(韩语“哥哥”),所以她对饭圈的运作和规则了如指掌。

我“呃”、“啊”地应着,心里却没底——我这次真的顾不上偶像会不会因为我的几十支虚拟鲜花而丢脸,我还未被磨平的理智告诉我,相比之下,倒是逐渐养成这种价值观的我好像更有丢脸的危险。

粉了爱豆两三个月,我从埋头猛冲变为慢下脚步,第一次开始感到迷茫。

5

在代言过快餐品牌后,又有一家珠宝企业请到了爱豆的组合,但他们这次代言的却不是首饰,而是香水。

这个公司头一回“跨界”尝试做香水,按理说定价不该太高,可这家公司深谙粉丝的心理,将每瓶50ml的香水定价为520元人民币——“只有这么浪漫的数字,才能配得上你们对哥哥的爱”。

要知道,这个价格足以买某些奢侈品牌的香水了,所以粉丝群里自然是骂声一片——但在骂声中,却依旧夹杂着各种带水印的付款截图。组合的每个成员分别代言了一款香水,粉丝们虽不情愿,却还是得帮自己爱豆“创造销量”,好去证明爱豆的“价值”。

为了促进销售,这套香水甚至还做了“销量红黑榜”,试图让几群粉丝互相PK购买力。虽然这个榜单很快在谩骂声中夭折,但不得不说,还是刺激了相当一部分人。

“要让市场看到我们的实力!”粉头北北说,“这是第一款个人代言产品,绝不能输给别家!”

众粉丝们纷纷附和,买单买得一点也不带含糊。有个自己做生意的有钱姐姐,一口气败了几万块的香水,分发给自己的员工做礼物。

这个举动,无疑更加鼓舞了粉头们的士气。欣怡赶紧转发了一条消息进群,我点开看,竟然是分装买香水的“集资贴”。

我还是第一回见到这种操作,有点讶然地问欣怡:“香水还可以买分装啊?”

欣怡说:“对呀,一盒分5份左右卖,每个就只要百来块了。我就买了这种的,还挺好。”

群里另一个积极分子小羊也在晒单:“我买的已经发货了,前两天还卖光缺货,昨天早上抢的。”

小羊还在读高三,但凡事冲在第一线,每次欣怡号召我们为爱豆做点什么,几乎都能“秒回”响应,让人丝毫不觉得她是一个真实的高考生。我想起自己鲜有娱乐、与考试自习相伴的高三,差点多管闲事说教她,要她好好学习。

“卖得这么好啊?”欣怡感慨,“要不是我之前花了太多钱买会员卡投票,我也要买一整盒,还要加100买哥哥的专属项链。”

知道群里的人大多都是学生,我插嘴问:“你们生活费很多吗?”

小羊回答:“不多,我用了花呗,这个月省着点过就行。”

我就不再问下去。

我想起来追星之前看到的新闻:某个粉头发微博引导粉丝们打白条为自己爱豆的专辑“提高销量”。当时觉得颇为魔幻现实主义,现在看来,其实就是现实。

过了两天,小羊在群里汇报,她的香水到货了。欣怡很是捧场,赶紧问她味道怎么样。

小羊发了条语音消息,声音很轻柔,让我完全无法与前两天还在跟对家粉丝骂得不可开交的那个暴躁网友对上号。

“好冲啊……”小羊对自己的用词小心斟酌,“说实话,不是特别好闻。”

欣怡就说:“不要紧,买来送人也可以。”

我在一边不做声。此刻我心中异常惶恐不安,原因无他——我并没有为了我的爱豆,购买那款味道不好闻的劣质香水。

6

在几轮代言和广告的轰炸后,爱豆的组合终于开始巡演和出个人单曲。我的爱豆终于要自己发歌了!得知这一消息的粉丝们,心里早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忙不迭进行了集资应援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等到爱豆的单曲发布的那一天,我第一时间在音乐软件上购买了他的歌……听起来中规中矩,是那种除了粉丝别人吹不出来的水平。其实大多数偶像都是如此,但唯粉们不会承认,也阻止别人承认,于是这歌,也就再得不到任何其他中肯的评价。

此刻我也只敢在心里默默评论几句,要我实名说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点进朋友圈,看见欣怡发布的新消息:“欢迎大家免费支持我儿子的新歌啊,买了52张,快快领取哦!”

我的心顿时咯噔一下——她实在是大手笔,我只买了一张自己听而已。

我打开小窗“戳”她:“欣怡,你怎么买这么多呀?”

欣怡整天都挂在网上,回得很快:“当然是要让路人们多了解一下啊,他们又不会主动去买。”

她又发给我一张截图:“你看这个神仙站姐(负责管理站子的女粉头),哇!”

我点开来看,图里是我熟悉的爱豆个人站,那个站姐刚刚在微博晒出了她购买的歌曲数量……足足有上万张。

我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多歌怎么送啊?”

“不送的。”欣怡道,“这只是单纯要搞销量冲榜啦。”

“喜欢哥哥的话,只能这么支持他了。”小羊也冒出来应和。

“真的需要买这么多么?”我还是忍不住问。

“追星就是要花钱啊。”欣怡反问我,“不花钱,怎么表现你的爱呢?”

我看着已购单曲里孤零零的一首歌,忽然感觉羞赧又难堪。我对爱豆的爱意似乎只有这么一点,跟他们比起来,如此微不足道。

想想之前需要给爱豆花钱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退缩,我不禁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喜欢他吗?我的喜欢对他来说是不是过于廉价和不堪了?

我的理智实在说服不了自己为爱豆在这些地方大笔花钱,可饭圈里却无法容忍我这种粉丝的存在。在他们眼里,我就是比CP粉还讨人厌的“白嫖粉(仅限于关注爱豆却不给爱豆花钱的粉丝)”,是粉丝里底层中的底层——反正就是不大把地给爱豆花钱,就完全不能体现出我的忠心,他的珍贵。

追星才半年,我忽然觉得,几个月前的那种奋不顾身的感觉,恍如隔世。现在天天都在说“为爱发电”,可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习惯和机械的运转。在饭圈,“规矩”仿佛是个时刻紧箍的头环,我在绑架和控制之下心惊胆颤,已然精疲力竭。

这么想着的时候,手机忽然有消息提示:“你的小宝贝xxx上热门话题榜了”。

——该去控评发文工作了,我的手却悬在屏幕上,犹豫良久,迟迟没有按下去。

7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饭圈的鄙视链和规矩,而是它的畸形发展。

追星之余,我依旧在为我的数千个粉丝进行同人创造,看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也算是不错的慰藉。

写作中认识的一个朋友私信我,邀请我进一个“同人文作者群”,说大家可以一起交流“磕糖(指男女艺人互动,粉丝们觉得很甜蜜)”。我欣然答应,立刻扫码进群,已在群里的妹子们热情欢迎。我看了眼群名后面跟着的数字——足足有七八十人,点开成员名单,里面有不少眼熟的ID,我赶紧连发几个表情包表示友好。

我很少在人多的群里积极发言,从来都是做围观的那个。大家叽叽喳喳聊了一会儿综艺节目,忽然有个ID叫林丽的说:“这几天发不了文,实在对不起我的粉丝们,要期末考试了。”

底下一片附和——

“是的是的,作业真的太多了。”

“我记得林丽初三?”

“对对,15岁了。”

“真好,我都老了,上个月刚满16。”

“哈哈哈,我13岁!”

“本人17,是奶奶粉了。”

我划着屏幕,心里越来越不对劲:虽说已经有了追星女孩低龄偏多的认知,但实际接触起来,却远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还不到17岁就自称是“大龄粉”……我在心里苦笑,那我这样的老阿姨真是抬不起头了。

我点开“林丽”的头像,去lofter上搜她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十篇,每篇字数都不多,以对话为主,文笔稚嫩,里面充斥着各种夸张的语气词和“颜文字”,还有大段露骨的感官描写。说是“同人”,却完全没有体现人物性格,更像是年轻女孩看多了三流言情小说后的模仿与幻想。

她首页的个人简介写得很直白:“初三党鸭(),只有周六和周日能上线哦,爱xx和xx两位小可爱”,后面跟着一串符号,最新一条动态是她加了美颜贴纸的自拍——的确是个小孩。可就是这样脸庞稚嫩的小孩,也懂得为博取更多的粉丝而创作一些不属于她这个年龄该写的剧情文字。

微信群里的讨论还是热火朝天,女孩们对自己账号后的粉丝们显然很是珍惜,经常发福利,比如,让粉丝“点梗(提供故事背景或设定)”,自己再来发挥创作。

“我的粉丝这几天涨得挺多的。”林丽有些自得,“看来以后得多‘发车()’,嘿嘿。”

我终于看不下去,将群设置成了“消息不提醒”,关闭对话框。

我突然感到心累,本以为追星带给自己的会是快乐和激情,是积极向上的影响,但在日复一日的饭圈游走中,我从满腔热血到生疑多虑,从积极到麻木,最后剩下的,只有空空如也的钱包和一颗疲惫不堪的心。

我打开手机相册,爱豆的脸庞比几个月前还要精致英俊,但这一次,我没有再心软。

我的微博不再更新,由它逐渐荒芜。我开始很少在各种微信群里发言。在我将自己写同人文的lofter账号注销后,欣怡终于觉察到了我不对劲,在某天下午用私聊发给我一个“?”。我也回给她一个问号。她直接开口道:“你退圈了?”

毕竟欣怡也算是带我进圈交情不浅的好友,我有点忐忑地回她:“也不是,就是三次元(网络语言,“现实世界”)里有事要忙,最近不能放太多精力在追星上了。”

她“哦”了一声,没有再问下去。也是,在饭圈浸染这么久,从这个爱豆追到那个爱豆,欣怡显然比我要老辣熟练得多,换圈也绝不会拖泥带水,想必已经对各种离别见怪不怪。

她最后说:“搞别圈了不要取关我哈,我还想看好友圈呢。”

我说“好”。

虽然我并不知道我的小号以后还会否使用。毕竟,“有事要忙”的期限,也是由我自己来定夺。

我退了群,没有人在意。饭圈里的告别并没有我臆想中依依不舍的场景。圈里的血液总是新鲜的,来去匆匆,想磕糖、顺便展现才华的女孩绝不是少数。也许之前彼此还是互喷过的对家,只需要各自换个ID,就能变成下一段旅程里携手共进的姐妹。

等过两周我再去看林丽的账号,她又写了好几篇同人文,粉丝如愿涨了好几百。我忽然想起她之前还在群里说自己要期末考试更新不了文章的事——只是不知道这些增长的粉丝数,能不能弥补她的考试成绩。

退圈后,我也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踏实复习并通过了雅思考试,顺利争取到了交换留学的机会。我发现这种看似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活,竟比之前沉浸追星的日子要充实安稳得多。

8

又过了几个月,节目的第二季也要上线了。我心血来潮,上线了我荒芜了很久追星小号,忽然刷到了欣怡和小羊的朋友圈。她俩每人发了几张不同的帅哥图片,配文一大段流行的“彩虹屁(粉丝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我看着图片的水印,是新要开播的另两档选秀节目。

“搞起来!”小羊的发言很热血,感叹号后配上了一个握拳向上的手势,是追星开始的初级症状。很显然,她已经蠢蠢欲动要换个爱豆了。

之前和我互相关注的伙伴们,留下的寥寥无几。不知道是换了其他小号,还是像我一样感到迷茫和厌倦,选择出走了。我正在逐渐与饭圈脱节,那些我能读懂的暗号密码一样的缩写术语和名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少。

我从一个和饭圈毫不沾边的人,到一个脱离饭圈再不想沾边的人,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回忆这一切,仿佛做了一场梦。

当然,现在爱豆对我的吸引力仍在,我也会在自己微博大号上收收图,看看消息,但心态却比之前要平和太多。

一次,我在某个营销号的微博下顺便夸了两句我的爱豆,竟然收到了一个陌生粉丝的点赞评论。她顶着偶像的最新宣传照做头像,ID也带了他的名字,特征明显,一看就是正在饭圈里沉浮的万千之一。

她说:“谢谢你这么有眼光喜欢我家哥哥呀。”

这是一句之前我们做控评常用的套话,曾几何时,也无数次地被我用来回复别人。此刻,这句话居然被用在了我的身上,仿佛当头棒喝。

我愣了很久,忽然反应过来,我竟然无意间被认作是饭圈粉丝链的顶端——是的,在她们的眼里,我是一个“高贵”的“路人粉”,一个对偶像仅仅有点好感、偶尔关注一下的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题图:网络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