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间的回信

2018-02-17 17:44:14
8.2.D
0人评论

编者注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今年的“见信如晤”终于如约到了最后一期。 来信皆已收到,能在书信中看到你们的喜乐与哀愁,能和你一起分享过去和现在的每一刻,真的是一件让我感到万分荣幸的事情。但很抱歉,我们没法一一帮所有人转达。 希望你能继续写信给我,电子邮件、微信留言、手写的书信,都好。 当然,更希望每一封信,都能够到达所归属的地方。不要羞于表达,如果可以,请把写好的信寄给信里的那个人吧! 因为,在一个人写信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有、也只能想着对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个人至少在写信的过程中,是完全拥有彼此的。 以下是写给“人间”的信,以及来自编辑部的回复。 新年快乐。

在悲劇面前,我們都是孩子

人間,

見信如晤。

收到你的邀約萬分榮幸,亦以您期待的手書回復。

成為人間的讀者已有數年,在上面看警察寫的故事,關於酒癮、煙癮、性癮;關於父親、母親、丈夫、妻子;關於工人、農民、學生、民警……一篇篇,都似這個世界寫給我的孤單心事,連血帶肉,淋漓暢快。

不一定是因為文章,吾曾於文字前痛哭、微笑、憤怒、大笑。人間之苦痛、掙扎、歡喜、愉悅,在悲劇面前,我們都是孩子;在酒神面前,我們全身心投入。

說實話,我常常覺得活著沒意思,帶著中產階級小孩與生俱來的罪惡感,時刻克制警醒著自己。然,更多時候,看見“人間”上有這麼多人,這樣努力地活著,即使遍體鱗傷仍期待明天,又會有些猶豫。

我在一所教會學校,耶誕節的校園會給樹纏上五光十色的小燈泡。如果上面的話題太沉重,也許你會喜歡這個。

這幾天天冷,走在校園裡就像在巴黎街拍,到處都是時髦大衣,天藍色的、焦糖色的、駝色、軍綠色。還有最可怕的粉紅色。北京應該很冷吧,其實我覺得這邊完全不需要大衣。

突然想起麻油葉的那首歌,你在南方的驕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四季如春?其實我現在在忙寫論文,但手癢還是決定回信給你,歡喜歡喜。 

一位默默關注你們的讀者

2017.12.10於臺北

RE:

你好,

很抱歉我只能在这里给你回信,并没有手书,也没有繁体。但依旧希望你喜欢。

把你的信逐字地誊抄到电脑屏幕上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象,圣诞节的校园一定非常美,粉红色的大衣到底有多可怕。嗯,想来还是很温暖的,不是吗?

而对于活着是否“有意思”,以及如何去救赎心中的原罪,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没法逃脱。智慧如所罗门,也只能说,“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可他也说,“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所以,我也会一直一直从“人间”的文章中获得力量,在那么多无奈的、感伤的情绪背后,是隐忍是坚持,是面对宏大的未知的人生旅途,能够迎头而上的力量。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但自己一直都是如此。所以,你能有同感,我真的很开心。

北京已是水暖鸭先知,只是一年没有见到雪花,希望你在台北温暖过冬,论文顺利。

又是一个农历年过去,我们都会更好。

人间编辑部

寄一封信再去那个地方,代我留个纪念。

“人间”:

你好。

你刚在微公文章里说的事儿,我想过很多次了。所以本来在加班,看了手机便打算先写一封信了,因为是对你的信产生了感觉,索性就写给你吧。

我当然知道你是一个刚好负责取快递的编辑(也许是实习生?),毕竟我也是编辑,另外,我计划明天通过快递(邮局或邮筒已确实不太方便)将此信寄去。

一来,我留着信不知该放在哪里;二来,既然是怀旧,还发邮件岂不隔靴搔痒;还有一个比较个人的原因,我几天前才去过西北旺面试,网易哦,那天一二面通过,不过没通过后来的电话面,寄一封信再去那个地方,代我留个纪念呗。

人生有一次擦肩而过,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再和你讲讲什么呢?关于写信。

大学刚开头的时候,有和以前的朋友通过信,至今压箱底儿,已经不知该如何处理,明年搬家,你说该咋办,给个意见呗。后来有一段时间异地恋,网络已相当发达,不过还是写过一封信,那是在此之前最近的一封了,在2014年写的,那时在家照顾先父,后来跟写信的人在北京成家立业,日子俶尔而过,感谢你今晚出现,让我又写了一封。

对了,今天我参加了全国公务员考试——考过三回了,有点屡试不举的意思——我有一个很私密的想法,想深入体制为国家改进做些什么。这是初衷,不过不强求,人生际遇难断,总有可以实现自己的时刻,不急。更何况我报的岗位有1000+人报名,对现在的工作也算有感情。

如果可能,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也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常要思考的:觉得怎样算一个好故事呢?夜深了,等下发个微信询问下详址,如果没回复,我就按自己猜的寄啦,让信随风飘一会儿:)

此致冬安

时然

2017.12.10

23:45望京

RE:

时然,

你好。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北京还没有那么冷。

“人间机器人”——其实就是“人间”负责运营的编辑麦子小姐把信拿上来的时候,是一个颇为温暖的午后。这是人间编辑部在过去的三年来,收到的第一封手写的、真正意义上的信。很开心。

我一直把你的信放在抽屉里,想着什么时候回信。那么,就在这里回答你好了。

说起来,我也留着很多以前的书信。所以你的那些压箱底的东西,要不就都留着吧,找一个大信封,或者文件夹什么的,放在一起,有空闲了就按照时间排一排,编个号码,或者就干脆和我一样,一股脑放在一起,等某一天,忽然从中抽出一封,就好像从过去日子的胶片里,忽然抽出了一帧,这不也挺好。

然后另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一个好故事呢?

其实我很想说,对于一个故事好与不好,标准真的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三观、阅历和立场,一时一刻的感受、心境和状态,这一切的一切,大方向上的、或者细微之处的差别,都会影响到你对“故事”的看法和评价吧。

我觉得,能打动我的、不论是喜是悲、是开心还是愤怒,能够带领着我的情绪走进去,就算是一个好故事了。

所以,可能真的很难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因为我能想到的,全部是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的判断。但,我同样希望你也能这样考虑这个问题。

不论是读、还是写,我们都应该寻找并坚持自己心里所认为的“好”的标准,坚持你自己认为值得的东西。考公务员也是一样。是初衷,也不强求,但我们总会为止付出努力,并不枉此行。

如此想来,我一直都是这样,所以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什么,也挺幸福。

希望你能看到我的回信,也希望你一切都好。大概你来网易面试的时候,我们正好在某一个瞬间擦肩而过,能在这里再相见,真好。

新年快乐~! 

人间编辑部

对于‘人间’,我愿意用上‘情怀’二字

“人间”编辑部:

我只好用电脑写这封信,场面的确有些尴尬,之前,我原本打算用纸和笔写的。我坐在办公室里,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一张信纸,只有一大摞A4纸,光鲜亮丽,骄傲地摞在打印机旁,我认为这样的纸不适合写一封信;另外,我没有写信用的钢笔,对,得是钢笔,就是那种需要拧开笔帽,吸一点墨水,才能写出字来的钢笔,办公桌上的笔筒里倒是插满了笔,不过它们都是签字笔,粗一点的用来签名字,细一点的用来写会议记录,红色的用来批阅文件,它们都不行。在我看来,除了钢笔,别的都写不了信。

距上次写信,至少过去了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变得很懒惰,我懒得出去,七拐八拐找一处胡同,小心、耐心、用心地穿行而过,找一间门板发黑发旧、窗子透着沧桑的小店,去买我前面提的那两样东西。没办法,我只能用电脑来写这封信。

前面说了这么一大堆废话,我只是想表达我想写一封纸质书信的心愿,我觉得用楷书,或者行书,亲手写上一封信,会显得郑重一点,而且,字里行间,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弥漫其中。的确,对于“人间”,我愿意用上“情怀”二字。这是一种复杂而带点苦涩的情感。

很久之前,在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午后,我偶然读了一篇文章(在此隐去文章名字),顿觉浑身通透。自此,我遇见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鼓励每个人都写作,都讲真实的故事,没错,这个平台就是网易“人间”。

我认真而虔诚地阅读着,可以这么说,那时候,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惊叹到拍大腿,我偷偷地在心底庆幸,终未和“人间”擦肩而过。“人间”推崇“真的好故事”,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真的好故事是什么标准?“人间”没有说,读者们没有说,那好吧,我来说。

我觉得好故事应该是这样的,有温度,有实感,朴实而有力量,会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或者一点感动,这样的故事,就在你我的身边,所以,它读起来应该带着一点生活的味道。但是,渐渐地,我发现“人间”里面的故事,越来越缺失这种味道。现在,我很难在里面找到能够看了“拍大腿”的好故事了。

“人间”火了,粉丝多了,你们只在乎的是,一个故事“够不够精彩”。什么是精彩,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才精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有“太多”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了,随便打开一个新闻网页,浏览一遍就知道了什么内容才够劲爆——拆迁,死上那么几个人,叫做精彩;医闹,闹得越大越凶,嗯,也很精彩;亲人为了钱反目成仇,精彩;扭曲的家庭伦理、道德下限,也很精彩……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故事,虽然存在,但不能代表人间百态。

失掉了精神家园,我成了一条无家可归的狗,夹着尾巴,走在路上。但是,丧家犬也有乡愁,这并不妨碍我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我对“人间”的看法。

真的,“人间”变了,多了一点商业的味道,我不喜欢这样的味道。

我怀念以前的味道。

就写到这里。

祝好。

一个爱“人间”的读者

平安夜写于北京

RE:

你好,

首先,我也为自己只能用电脑给你回信,而表示抱歉。就当我们都是用信纸和钢笔吧,至少情谊是如此。

我知道,很多时候,敢于批评往往才是心中的真爱。所以,感谢你在重温了遇到“人间”的最初后,讲出了你的失望。在这里,我也要认真地回应你的失望。

我想,直到现在,两三年过去,“人间”依然在追求“真的好故事”,如你所说,温度、质感、力量——至于朴实,我倒认为这是文风和叙述的技巧问题,这点上,“人间”一直希望我们的平台可以是多元的,毕竟,三教九流、工商农学兵,从老三届到00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语言,不是吗?套路的严肃也可能是无视和虚伪,可笑中的眼泪总是有划破心尖的锋利。

我所希望的人间样子,不是新闻——或许勉强有时算是新(旧)闻的某种延伸,它能够试图提醒读者“为了忘却的纪念”。当然应该是接地气的,总要带着某类群体或典型个人式的困境、态度和问题。

有时,它更像人类学的口述史,由喜爱写作的“素人”,或者是受过写作训练并且愿意记录这个时代的人,抱着想为后代们留下些真实存在过的人与事,发自内心地去记录。

而其他,都远没有上面所说的重要。

说来也是惭愧,再“多元”的“人间”,也是众口难调。

但我依旧希望新的一年里,无论是新知还是故交,都能在“人间”找到你熟悉的、或者喜欢的配方和味道。

人间编辑部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163.com
题图:《触不到的恋人》剧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