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电话,打到了银行风控

2020-03-19 10:50:12
0.3.D
0人评论

前言 银行的风险控制岗位,是一个在大众眼中既有趣又神秘的工作,很多人或许只有在办理信用卡或房屋按揭贷款时,才能一睹到银行风控专员们真容。 但如果地铁里有在你旁边打电话沟通着至少百万级的资金走向的,又或者是在办信用卡时一定要和你自拍合影留念的——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脸上挂着严肃和认真时,请不要怀疑,TA肯定是做风控的。 在我们风控的工作中,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懂得如何跟人打交道:既有和骗子的见招拆招,又有和老赖的斗智斗勇,即便是同事之间,也可能有各种无奈的退让和妥协,当然还少不了背锅和受委屈。 如同做警察会看尽世间的善与恶,风控这行做长了以后,难免会产生倦怠。所以,我想把工作中间的一些事都记录下来,既当作是我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将来,当我倦怠之时可以回望的初心。

1

在信贷管理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着前一日的贷前与贷后管理的工作。时间长了,似乎也就驾轻就熟了。

一天晨会上,蓝总又交代我一个新任务:

“会后你去楼下邵总那里,他的手下小穆营销到了一个‘特别’的中介,可能要按‘非标’的中介流程走。你去问一下他,然后看看(中介的)资料,上门再聊聊,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去分行申请中介准入,一套流程走完以后再去给这个中介开账户返点(佣金),明白了吗?”

那时,我们银行对于“中介办贷款”的准入流程是:

对于一般的房产中介或汽车4S店,因为他们介绍来的客户,都是标准的房贷或车贷,所以他们在我们区支行可以直接获得“准入”。之后他们便可介绍普通客户来我们这里办理房贷、车贷业务,我们同时给予中介一笔“返佣”。

但对于那些经营不太常见的、复杂的、风险大的业务的中介机构,比如做“融资租赁”的,“准入”的审批权就掌握在市级分行的手里,只有分行审批合格并且备案之后,我们才能跟中介开展合作,开设返佣的账户。

另外,蓝总提及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是按信贷流程划分,与信托、资管行业的“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含义不同。

我在会后就去楼下信贷部找邵总。

“呦,是蓝总叫你来的吧。”邵总见我进门,边打招呼,边打开自己的抽屉拿出了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和一张名片。

“就是这个中介,我上次和他电话里聊了一会儿,好像同时做装修垫资和融资租赁。我和蓝总说了,看看能不能把他给拉到我们行里来——行长和蓝总一直想让‘进件’的渠道多样化,不要死守着房产中介一条路——你去看看,然后写份报告给分行,看看他们能不能批。”

我接过他递过来的东西,问:“关于这家(中介),您有什么要提前交代我的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特别注意或者是‘提示’分行注意的地方?”

“这个中介,是朋友的朋友介绍过来的,都不知道绕了几道弯,实际上我和我手下也不是很了解他的具体情况,你自己看,如果真的有问题,也别因为是我托付蓝总的(原因),你就降低了标准。”

“一定一定。”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你也不照照镜子,你在我心里还没这么大面子。”

出了邵总的办公室,我又仔细回味了一遍他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有点分不清他到底是为了先撇清责任,还是他自己心里真的没底。

我回到楼上,和小帅哥一起先研究了一下这个中介的资料,看了整整1小时,不由得感慨“供应链金融”和“融资租赁”里的“花样”之繁多(事实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一直都很积极,直到现在,我依旧经常看到超出我以前认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那个中介提供给邵总的资料里,有太多我看不懂的诸如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资产担保证券)之类专业的缩写,我们只好从银行的网络授课里调出了相关的课件,狠狠学习了一番。

在大致能看明白了这家中介所提供的资料后,我才有底气去打电话约他们的负责人,第二天上门“拜访”。

2

第二天,我和小帅哥登门拜访时,不由感慨:做这些“小众业务”的中介,果然和房产中介这样“敞开门来的都是客”的中介不一样——这家中介是开在商务楼里的,外面也没有红蓝大底的招牌,只有一块最普通的小门牌提醒我俩:就是这里。

进门之后,前台把我们请进了会议室,过了一会儿,进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位看起来像是老板模样的,对我俩说:“我们各个业务口的负责人现在都到了,要不就开始吧?”

“好的,不知道您怎么称呼?”我客气地问。

“好,好,我就是法克黎,和你们邵总联系过的。”

这个自我介绍一下子“震”住我了,我心想:敢这么给自己起英文名的,应该不是一般人,这气场我hold不住啊——我又似乎想起了什么,我记得在邵总给我的名片上,“总经理”的名字是“黎吉福”,名片背面的英文版我瞄过一眼,好像英文名是叫Frank。

我试探性地开口:“噢……您就是Frank黎——黎总吧?幸会幸会。”

对方忙不迭地点头,也伸出手来与我俩握手:“幸会幸会。”

在这样一个搞笑的寒暄后,黎总和他的几位负责人都坐了下来,向我俩介绍起各自负责的业务模式。他们的说明倒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没有接触过信贷业务的普通人估计也能够听懂,这点倒是和他们提供给邵总的那份资料里各种花式的金融术语、名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讲到“工程/装修垫资”的业务时,那位负责人说:“我们会先上门对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做尽调,尽调通过以后,就会进入我们的工程或装修流程——客户先付一笔少量的资金,作为启动的基础资金,这笔钱直接打给我们这里,然后我们先垫资,联系施工队、按客户的要求采购材料、按照时间节点给施工队打钱。等工程结束后,我们把工钱结算给施工队,然后客户就开始向我们还钱。”

这个流程倒也简单,属于比较典型的“工程垫资+融资租赁”模式之一。听后面的几位负责人介绍业务时,套路基本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机械拼装,按时间节点给钱”,“承揽加工,按时间节点给钱”……总之,他们在“垫资”时,跟我们银行贷款。

听他们介绍完业务模式以后,就是谈合作方式了。

我清了清嗓子,说:“贵司大致的模式我也了解了,如果向我行推送业务的话,具体的合作模式,我们还需要再讨论一下。我个人是希望你们能接受像房产中介或者4S店那样,直接把需要钱的客户交到我们手上,然后由我们去审核并通过‘受托支付’(即我们银行的放款资金按合同,先打到借款人账号,停留数秒后再转给施工队,以形成完整的‘借款证据链’,借款人无法实际控制该笔借款的用途和走向)的方式完成——因为这个模式是直接照搬房贷的流程,我们不需要回去商量就能答应你。”

黎总却说:“这个做法恐怕有点困难,我们公司之前的做法是资金方的钱全部都押在我这里,由我们公司来指挥调度使用。”

“这个估计不行。”我听了以后直接回绝了,因为在银行所有的业务设计流程里,都不允许“业务不相干方”——也就是中介方——获得资金的实际控制权。

“你是做不了主,还是真的不能?”黎总显然也对银行的业务有些了解,眯起眼睛追问。

“原则上是不能。”我说——其实是“绝对不能”,只是我不想把话给说绝了。

“哈哈,那好,‘原则上不能’,意思就是实际还有可以操作的空间,是吗?”

“您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不能松口呢?”我好奇地问。

“很简单啊,我们给客户提供的不光是借钱,还顺带提供(工程)监理。我要保证对施工队的完全掌控,每个节点只有我验收通过了,才会把这个节点的钱给付了——只有钱在我手里,我才有话语权啊!我们公司现在在这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而且,我的监理费,全部都包含在(垫资的)利息里了。”

“如果您的业务都这么物美价廉,那还挣得到钱吗?”我对他的说法有些怀疑。

“当然赚得到了,像代购材料这些环节,我都能挣钱啊——我是直接以厂里的成本价拿货,用市价卖给客户,这钱我挣得合情合理合法——你不能光盯着我业务最后一个环节,前面的各个环节你都要考虑到,尽管每个环节看上去我都挣得不多,但最后积起来,钱还是不少的,我这就是‘模式创新’,这个模式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他一番夸夸其谈的样子,其实我心里还是明白的——这种使用“融资租赁”的“模式创新”,早就烂大街了。于是,我客套着说:“行,您的要求我了解了,那我回去再讨论一下,如果有问题,还是之前我们银行信贷部的小穆和您联系了。”

“好,那就拜托您了,我看你们行离这里也不远,有空多来坐坐。”黎总站起来,客气地跟我握手作别。

3

蓝总一听说我和小帅哥回到支行,就拉上我俩还有几位老师傅一起进了会议室,要听情况汇报:“现在的这个汇报,你们就按‘审贷会’的标准讲,如果能过,我们现在就当开‘审贷会’,开完我就把结果马上告诉行长,行长那边也挺想知道是什么情况——然后你们把书面报告尽量在明天赶出来。”

我老老实实把刚才尽调的情况汇报了一遍,最后将自己的意见讲了出来:“这个中介要求的合作方式不是我们能接受的,我觉得没必要再开‘审贷会’了。”

蓝总宣布先散会,走出会议室之前,又问了我一句:“你有没有去核实过他们的盈利、经营情况?”

“我看材料里的情况,没核实过。我是按照房产中介的标准去准备的,没想过会出别的情况(银行针对房产中介的“准入”标准比较宽松,对于盈利等情况的要求并不高)。”我说。

“好的,你就去吧。”

次日晨会结束后,蓝总又点名要我和小帅哥跟他一起,去参加一个由行长主持的“业务讨论会”,蓝总说,会议要讨论我们区支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剩下的人,想去就去”。

我们几个到了大会议室,行长早已经坐在正中央的位置。我们落座,对面是信贷部的邵总和他的手下,还有一些行政、财务部门的人也来参会。

行长看看时间到了,人也差不多都到齐了,就开始讲话: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行里的优秀员工,今天来,主要是和大家聊一下我们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的几次会,可能有的人没参加过——最早的时候,老邵提出了‘发展房贷’的策略,现在落实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还有老蓝,他提出了‘房贷客户的标准化流程’,比原来的操作更有效率,而且风险还更低,最后还被市分行学了去——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在这个业务讨论会上总结出来的,所以,还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甚至把一些看上去不能做的事,想办法合规合理地给做了……”

我听到这里,心里有点明白了——今天的会,估计和昨天我们上门的那家中介应该有关系。

这时,邵总接过了话头:

“之前,我和我的手下营销了不少的房贷业务,基本上,(行里)给我们的(贷款)指标,都是房贷大幅超额完成,剩下小企业、个人消费这些贷款,就从来没完成过。原因也很简单:我们行主要是通过房产中介渠道进来的房贷,这样的做法和我之前的职业经历有关系,但关于这个‘进件’的渠道问题,后来也是被不少方面诟病了——从()分行一路到(区支行)行长、还有蓝总,都说我们部门营销的渠道过于单一。我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想的是,只要能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亮剑》里李云龙不也是总被旅长‘突突突’嘛……

“但后来,我意识到这么做确实是有问题的——(房产)政策一松,我们部门就加班忙到死,政策一紧,大家又都闲到死,这也不是一个合适的工作状态!我现在也希望能够开拓一些其他的中介渠道出来,好让我们不在房贷这一棵树上吊死……

“前两天,我的手下营销来了一个各种业务都做的中介,但是和蓝总他们沟通了以后,觉得这个中介可能不太符合我们行的准入标准,我就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如果我们支行要跟这样的中介合作,标准应该在哪里?是完全按照()分行的要求来,还是我们自己在合规的情况下稍作变通?”

邵总洋洋洒洒说到这里,行长又默契地接过了话:

“你介绍过来的那个中介,我也听过汇报了,‘钱款不经过中介’,这是铁律,不能破,即使我亲自去分行打招呼也没用,所以这事没办法商量。

“但是,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对于这个中介的‘标准’问题。包括说,有些标准和要求,他们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范围内的,就尽量去改变,我们也尽量配合——就好像中介说,他们自己会根据时间节点去给(工程队)钱,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去把钱‘受托支付’掉不就可以了嘛——现在系统能做到吗?不能做到,就去分行提这个要求啊,分行的底线是不能破的,但有实际需求又合情合理的东西,他们总不会拒了吧?

“而且,我听了介绍,这个中介的模式还是挺有‘创新’的,这个‘标准’,就算我们现在用不到,那么将来我们真的要做这类客户时,总用得到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行长看没人发表反对意见,就继续说道:“老邵,这改系统的需求,你就直接去跟分行提吧。”

邵总立刻对行长点了一下头:“好的。”

行长又说:“好,那就这样吧。接下来,你们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不要就我一个人在这里说。”

邵总说:“我看了看之前总行发的中介准入标准,有些的裁量权还是下放到了市分行和我们区支行的,我希望能够明确出一个标准,让我在实际执行中有个底。”

行长随声附和:“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老蓝,这个任务给你,你看行吗?”

蓝总思忖了一下,答:“行长,我对于这类中介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现在也不敢提什么建议,我希望您能给我两周的时间,让我好好地了解一下情况,这期间也会和邵总商量做不做、怎么做,两周后,我会将想法整理成文交给您,您看行不行?”

“行啊,完全没问题。你们两个好好商量一下,到时候‘成文’不用像总行、分行来的那些文件一样,把几百字能说清的话非要写成几千字,我们自己看的,没必要这么讲究——但是,一定要注意,是在我们支行的‘变通权限’内去制定标准,千万别做分行才能做的事!”

4

会后的两周,在蓝总和邵总的鼓捣下,我们区支行自己的中介准入标准规范出台了,除去一些原本的“硬规则”外,主要是明晰了我们行在业务上的朝向,其中关于“装修垫资”方面的“创新型”中介,参照的主要样本,就是我们上门的那家——因为别的中介也找不到。

又过了几天,蓝总在晨会上又吩咐我和小帅哥,再去那家中介进行第二次尽调——新的准入标准出台后,小穆又重新联系了对方。这次小穆向我们保证,她已经跟黎总做好沟通,绝对不会像上次那样,我们信贷管理部的人到了客户那里,却发现客户根本做不了。她特别强调,包括之前我和黎总谈不拢的那个“走账流程”问题,这次也谈妥了,按照我们行的要求来。

在邵总他们信贷部的眼里,这次似乎是真的不会再有问题了。但在我的眼里,一个在短时期内能180度改变态度的中介,老板的态度如此收放,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第二次上门,黎总本人并没有露面亲自接待我们,而是安排一个“业务负责人”和我们谈对接事宜。谈话中,我一直旁敲侧击探这个人的口风,试图能从他的话里找出什么问题来,但这个人嘴巴很紧,我没套出任何有用的话。

一招不灵,我就只好使出另外一招——在他们公司里转转,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做做文章的。我借口说要拍照:“其实我原本应该上次就拍的,但因为上次没谈妥,所以我也没去拍照留念,这次来,我还要把照片给补齐了。”

在我拍照时,特地叫小帅哥和接待我们的那个人一直聊天,我很讨厌在做尽调时有不相关的人陪同,不想被人监视。

在之前做风控的案例里,客户的很多“真相”都是在细节处暴露的,这次也不例外。我正拍照时,他们的一个员工好像是接到了催款电话——他没有发现背后有银行的人在拍着照,于是,我就隐约听到了——“公司正在融资,马上就能还你了”。但电话那头听起来不依不饶,最后,那个员工直接挂了电话。

回到行里,蓝总又是“按照审贷会要求”让我们汇报,我提及了那个员工接电话的细节,说:“这家中介可能并不是像我们之前想的那样规矩,也许真的有问题在里面。”

“你就凭这么一个电话就确定了他们有问题?”蓝总问。

“这可都是你们教我的啊,‘魔鬼都在细节里’,既然现在看到了小细节里的问题,那我去查清楚,是应该的啊。”我坚持自己的判断。

“说的好啊——我问你,你怎么查?即使你现在去查,我也已经想到了他们应付你的说辞了,你能跟他们对质吗?”一个老师傅笑道。

“您说说看。”

“他们会说:你之前没有要求过查我的运营情况,现在你嫌我运营不好,那就别来找我呀!既然你按照要求什么都调查好了,却说我不行,那我肯定不满意的,而且,我现在都是按照你们银行要求的合作模式来的,根本就接触不到资金,这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如果他们告你状,这事被邵总捅到行长那里,你能吃得消?”

“不,话不是那么说的,有些东西纯靠‘自觉’,或者说是‘常识’——就像我们的手册里面从来没写过不能给‘取保候审’的人发放贷款,但实际上,我们谁也不会去这么干,对不对?因为这是常识,他们作为中介,不拖欠别人钱,这也是不用写入规矩的‘自觉’。”

“你这简直就是抬杠。”老师傅对我的回答不置可否。

“好了,都别说了!”蓝总叫停了我们的辩论。“前几天我的那个‘规范’,其实是赶时间应付事,现在反而被拿来制住了我们自己的手脚,真是失策——既然这个‘规范’连我们的第一个中介都应付不过去,只好我去看看,到底哪里有问题。”

“您准备怎么做?”我好奇地问。

“我怎么做你就别管了,我现在想问的是:你怎么做?如果这档子事出纰漏,你是‘主’,小帅哥是‘辅’,大头(责任)归你,我作为领导,即使倒霉,也是跟在你身后倒小霉,你自己心里明白吗?”蓝总高声问我。

“明白,这件事情我会想尽办法去求证,真有问题坚决拦!”

“怎么个‘求证’法?”

“无所不用其极!”我咬着牙蹦出了这么几个字。

“很好,算我当初真没看走眼,尽管不太懂变通,你还是块做风控的好材料。”蓝总满意地点点头。

5

蓝总的效率远远高过我,我要约人,基本都只能约在第二天见面,而蓝总约的人,当天傍晚下班后就来到了我们支行。

来的是市分行的客户、建筑承包商崔老板,我们区支行新开网点或者网店装修,也都是找这位崔老板负责的。

蓝总事先已经把我们的“规范”给崔老板看过了,简短寒暄后,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老崔,这个方案做得怎么样,符不符合你们建筑行业的规矩?”

“蓝总,咱们现在不是上班时间,我也是把你当朋友才来的,对吧?”崔老板显然是既不想得罪我们,也不想得罪同行,措辞谨慎。

“那是自然,你说这话是信不过我?”蓝总让我给崔老板泡茶。

“我怎么会信不过你,当初没有你,我也搭不上你们行,是不是?但我要说的这话,你就当别的朋友说的,千万别说是我对你说的。”崔老板尴尬地陪笑着。

“嗯,你说,这方案到底怎么了?”蓝总点点头。

“你这方案,说的好听点,是太过理想化了,说的不好听,就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

“这里面的每个节点,都是我问过人,确认了一遍才敢写的。”蓝总说。

“嗯,我猜猜——你问的都是你的客户吧?而且搞不好,还都是‘中建XX局’或者‘上海建工’的人吧?他们是央企国企,做得规范,你这个‘规范’还能勉强用用,可是,人家这些‘大鱼’有自己的生存规则,我们这种‘小鱼’也有我们的生存规则,你拿大鱼的规矩来套用小鱼的,肯定不能用啊!”崔老板喝了口茶,笑着说。

“我也是问过那些小的施工队的……”蓝总说完,突然像顿悟了什么,“啊呀!我不该在上班的时候让他们用‘风控’的名义去调研,人家还以为我是银行来调查的,当然是怎么规范怎么回答我了!只有你这种下班来的,才会对我说真话……”

就这样,在崔老板的讲解下,我们才稍微了解他们建筑行业的在资金使用上一些“基本规则”,但由于时间关系,显然不能做很深入的了解。

我们问崔老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家中介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崔老板没有直接回答“好”或者“不好”,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这家以前‘扫楼’时来过我这儿,我一开始还挺有兴趣,可后来一听他们这种什么‘创新’,我就想——本来简简单单的事,弄这么折腾干吗?我们这行,有多少本事做多大事,有多少钱就垫多少资,还搞个‘资金方’什么的,我没文化,看不懂,然后就没再联系了。”

送走崔老板后,蓝总回过头命令我:“刚刚崔老板说了,即使用‘受托支付’,他们中介也能避开银行的控制,这点确实是我之前没想到的。你去想办法,把这个中介的老底,给我彻底摸清楚!”

6

两天后的下午,我请蓝总还有信贷管理部的几位老师傅,一起坐在我行电话会议室的“八爪鱼”(电话会议接入设备)前等待拨入。

刘师傅(就是我的“带教师傅”)问我:“你是想干什么?”

“师傅,你还记得以前,有个客户转介绍了一个‘加急客户’,然后我为了这个‘加急’跑断了腿,一周内搞定了分行,让分行那堆人同意了‘见收据放款’(即只要办理了抵押登记,不必等他证制作完毕即可放款,此种方式速度快,但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的事吗?”

“有印象啊,后来那个客户不是还给咱们行送了锦旗嘛,现在还在行长室挂着呢。”

“对,我帮了他们这么大的忙,他们老板和我的关系一直保持不错,好几次想约我吃饭都被我回了。这次我碰上难题了,就找他们帮我解决了。”我说。

“你让他们怎么帮忙的?”刘师傅有点担心地问我。

“我让他们给黎总那家中介打电话过去假装咨询,随口说了一个项目,黎总看金额挺大,就派了个销售经理去对接。今天下午,黎总的那位销售经理,会来上门来见咱们的那个客户。我和客户计划好,他们的财务经理会跟黎总中介的人说,‘老板今早刚刚有急事出去,如果方便的话,就电话会议打过来,让老板和我们都了解一下’,我想那个销售经理应该就会照做吧——他肯定不会想到,电话的这头,居然是我们。”

“行,你牛!真的还‘无所不用其极’了,我当年说你‘狠角色’还真没说错——万一这个销售说‘还是见面谈比较好’怎么办?”刘师傅笑出声来。

“财务经理可以推说‘之前跟你们谈的都是老板本人,我不知道你们谈的什么’嘛!如果他坚持要见面,那我就直接去他们办公室坐在旁边,听他怎么谈——不过,应该是到不了这步的。”我又说了我的“B计划”。

过了一会儿,我客户的财务经理打电话过来了,假装向我的客户汇报:“张总,XX中介的销售经理来了,您现在方便接入电话会议吗?”

“行,我现在的酒店还挺安静,那我拨进来了,接入密码没换过对吧?”我装腔作势地回答,旁边的几位师傅都捂嘴偷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就这样,我们隔空和这位销售直接对话了。我尽量让自己显得像个统领全局的老板,先问了一些关于他们经营模式的问题,但不敢问得太细——如果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就太像银行的风控专员了。

绕了一大圈弯子后,就在我问到了他们的“资金走向”时,那个销售经理给我们讲了一个和之前我上门尽调时完全不同的说法。

我问的是:“你们的宣传材料上面说是提供垫资的,我想问一下,这垫资是怎么垫,是向你们借贷吗?”

他答的是:“不是,我们和XX银行有合作,到时候,我们会带你去银行办个垫资,然后银行的钱会直接打到我们的施工队,你就可以开始还款了,我们最长的还款期限是3年,你要从放款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还款。”

“你们的施工队?那你们会(把工程)分包出去吗?到底是你们自己干还是外包掉?我以前吃过层层外包的亏,所以不会考虑外包的。”我用崔老板前几天给蓝总讲的“知识”,继续套他的话。

“施工队就是我们的,不过我们外面还有好几支大施工队可以接活儿,到时候看档期安排是哪个施工队——你不要担心,他们都是我们公司的,质量有保证,反正银行会先把钱打给留在总部的施工队,然后总部的施工队再把钱打给负责施工的那支……”

我准备了这么多话术,就是为了他说出这句话——这种“层层外包”,可以轻易击穿我们银行设置的账户防范措施,让我们银行放出去的钱,流到中介自己控制的“施工队”账户上去,崔老板那天提醒过我们:在建筑行业里,搞个“看上去”和自己公司没关系的施工队,轻而易举。

既然问到了这步,我还想知道得更多一点,毕竟,搞了这么大阵仗,只收获了这点信息还是有点亏的:“那去银行是以我的名义借钱吧?会对我的信用有影响吗?我借到的钱,立刻打给你们,你们可是占了大便宜哟,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再说,钱都去了你们那里,却由我来还,我可是一点保障都没有。”

那个销售经理仍然在循循善诱:“老板你千万别生气嘛——我说句不好听的,你本来就缺钱,就别讲究这么多了!再退一步讲,你要真缺钱,我们配合你,把贷款额度做高点,然后你还能从银行多套一点钱出来当流动资金对不对?只要别套得太豁边儿,银行都看不出来的……”

我强按住心里一万匹奔腾而过的草泥马,继续问:“我前面看了你们的材料,说我需要交给你们一笔启动资金才可以‘开动’,我都没钱了,还怎么‘开动’啊?”

“那个没关系的,材料上印的都是随便说说的,不然显得我们不专业。”对方解释道。

“哦,这样啊……唉,实不相瞒,我的征信其实不太好,你看你们方便帮我个忙吗?”我继续引诱他往下说。

“那你给公司换个法人就好啦,实在换不了,只能去市面上找专业人士帮你‘洗洗白’了,人我可以帮你找,但这个钱你也要多花了……”

“那让我考虑考虑吧。”我决定收线,开始岔开话题。

旁边听着我打电话的蓝总和几位老师傅都摇着头,这位销售说的话,已经足以把黎总的中介公司拉进我们银行的黑名单了。

尾声

会议结束后,蓝总拿着这段导出的录音,去找了邵总和行长。

一周之后,蓝总和邵总同时对各自的部门宣布:经过深入的走访,以后我们区支行“谨慎”接受此类装修垫资业务的中介机构的合作需求。

那份之前由蓝总和邵总花了两周时间做的“内部准入标准”,命运多舛,一出生就被束之高阁。好在后来市分行向总行汇报“创新成果”时,蓝总又将它改出了一个“2.0版”,这份“规范”被当作我们区支行的“先进经验”提交到了总行。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系网易新闻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题图:《圈套》剧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